云贵川三省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

点击数:467 | 发布时间:2025-07-18 | 来源:www.gwweb3.com

    1、引言

    在国内证券市场的进步历史上,自1993年9月“宝延风波”拉开了上市公司回收的帷幕,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多起上市公司并购事件,如“万科控股申化”、“恒通控股棱光”等。截至中国证券市场成立近三十年后的今天,并购愈发在企业转型升级、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要紧用途。有关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并购并未必都能提高企业的综合绩效,且对于发达区域的并购绩效研究较多;反观西南区域,上市企业的数目与规模在一定量上不可以与东部发达区域的上市公司相提并论。但近年来西南地区内上市公司数目、并购事件呈现增长趋势。现有些立足于发达区域的公司并购绩效研究结论不可以全方位反映中国上市公司兼并回收的综合绩效。本文从中国欠发达的西南地区出发,以云贵川三省2013年度完成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以此作为不发达区域并购绩效代表,试图丰富现在的研究成就。本文将围绕云贵川三省上市公司并购绩效水平、剖析绩效评价结果拓展研究。

    2、文献回顾

    (一)海外研究

    因为海外资本市场的成熟度高,对于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开始较早。Harbir[1](1987)通过研究觉得,关联企业间的并购会比非关联企业间的并购创造更多的价值,这种关联关系体目前商品、市场或者技术这几方面。Paul[2](1992)考察了美国1979年-1984年期间50个最大的并购样本回收后的营业额。研究发现,合并企业的资产生产率相对于其行业显着提升,致使经营性现金流回报率上升;合并不会致使长期资本和研发投资削减。

    (二)国内研究

    国内学者大多采取事件研究法或会计研究法。王宋涛,温宪元[3](2012)觉得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结论的不同来自于研究办法的不同,研究办法的有效性则依靠于资本市场有效性。使用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综合剖析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并对不同研究办法和剖析指标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后发现:并购能给并购企业股东带来超额收益、提高企业价值,但盈余指标提高不明显,研究办法不同致使研究结果迥异;国内资本市场是不完全的半强式有效,研究并购绩效事件研究法局部适用,盈余指标不适用;对于总体并购事件与不相同种类型并购,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中的自由现金流与EVA指标剖析结果一致,事件研究法可以被用。仲怀公[4](2013)使用事件研究法,通过计算样本公司并购公告事件期产生的累积超额平均收益率,检验并购公告对股票价格波动的效应,对股东的超额收益进行评价。得出如下结论:上市公司同行业之间的并购更容易被市场看好,同行业间的并购可以为主并方带来更大的收益。

    同时,有学者从不相同种类型的企业与不同行业特点出发进行并购绩效评价。金永红、薛婷婷[5](2009)对2004年至2007年25起金融类上市公司并购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具备主要控制权的并购对于提升上市企业的经营绩效发挥了要紧用途,对金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产生了正面影响;不具备主要控制权的并购对于金融上市企业的经营绩效的影响相对不大;同时因为关联买卖类并购大概使得金融上市公司对于其关联公司承担了过多的职责,偏离了公司价值最大化目的,因此导致这种金融类上市公司并购后经营绩效的不稳定。吴宏[6](2012)以2002年~2011年中石油、中石化与中海油的国外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进行绩效剖析。从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两个方面出发,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石油行业国外并购就短期来讲并未带来显著的正超额收益;从长期来看三家石油企业的绩效存在不小的差距。现有文献对于国内经济不发达的西南区域研究较少,本文立足云贵川三省,基于因子剖析模型,运用实证办法进行并购绩效评价,试图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绵薄之力。

    3、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采集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